他不留恋台前的风光。到45岁,他会给自己放长假,以志愿者身份去各地讲学,宣传环保,做公益活动。
这个总是笑眯眯的人,就是(富阳)富兴集团董事长汪玉林。
“我们做的是很FASHION(时尚)的事”
6月18日晚,上海世博主题馆北广场华灯璀璨,一场“F&X富兴地毯2010新丝路中国模特大赛华东时尚盛典”吸引了游人们的注意。这天在T台中央记录下辉煌时刻的不是红地毯,而是一方浅蓝的“魔毯”。这就是富兴研发的100%用废可乐瓶为原料制成的地毯。
说起这场秀,汪玉林至今还挺兴奋。“用回收的可乐瓶做地毯,我们做的是很FASHION的事。地毯很柔软,感觉和‘新丝路’很搭。”
那天,他刚从德国回来,时差尚未调整过来。这几年,他基本都是奔波在外,回国的时间反倒不多。6月初,在德国举办的第十三届国际废塑料(10600,205.00,1.97%)会议的一场专场论坛中,他应邀作了演讲,题目是“Recycling of Plastics in China”(中国的塑料回收)。在欧美,富兴集团对于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,已被业内广为传播。
但是在国内,这个环保主义者却异常低调,以至于富阳当地很多乡亲都不知道家门口就有这么棒的低碳企业。
“我们只用羊毛和废塑料做世界最好的地毯!”富兴地毯的宣传语,乍听起来挺奇怪的:废塑料怎么能做地毯?而羊毛和废塑料更是不搭的两样物件。
汪玉林笑了。富兴集团现在做的,就是把从世界各地回收过来的垃圾塑料瓶,通过一系列的提炼,变废为宝,成为化纤纺织产品的特制纱线,被编织成为各种地毯。
汪玉林领着记者参观富兴集团的陈列室,“你们可以摸摸看,这块手感很柔软的地毯,想象不出是用废塑料做的吧?”
无奈之举意外打通了产业链
老外认可“富兴”,不仅是因为环保,还有个因素:汪玉林打通了从原料的生产加工,到生产中间产品,直至最终产品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。如今,富兴集团旗下拥有环保机械、化纤、纺织、地毯、再生资源回收等多种类型企业。
这个中专学历的年轻人能从做一个产品到打通产业链,并非得到仙人指路,更多的是出于无奈。
“2001年之前,我在欧洲接触到不少地毯厂商。在欧美,纤维铺地材料消费量占到总铺地材料消费量的70%左右,10%的人铺地板,10%的人用石头、地砖,剩下10%用PVC(7210,50.00,0.70%)。而国内的市场是倒过来的。今后生活水平提高,低碳环保将成为趋势,大家装修一定会改,跟着欧美风格走。接下来铺地材料也会从硬地改向软材料。”汪玉林认为,中国家庭的地毯消费是一个蓝海,而且,这也是国内唯一没有品牌的产业。
然而,汪玉林很快发现国内地毯产业的一大窘境:当时,国内没有专业的地毯纱厂家,很多纱厂技术达不到制造优质地毯纱线的要求,在结构、条干、捻度、防污、强力、回弹性等指标上,均不能满足专业地毯生产的要求。
汪玉林叹了口气:“我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,如果我想在国内成为专业的地毯制造商,就必须先成为专业的地毯纱生产商;而要想成为专业的地毯纱生产商,又要有专业的原料供应。”
换作别人,或许就此止步,汪玉林却选择走下去:“我相信我的方向是正确的,因此我坚持自己做。”
在用PET清洗线解决了原料问题后,2002年他又着手开了化纤公司,制造专业的地毯纱。
眼下,汪玉林又开始回收废旧家电。因为富兴环保机械有限公司发明了家电回收清洗线,可以把闲置的手机、电视机等电器分解。那些老的386、486电脑,现在都可以通过机械化分解。这套设备,不单富兴自己在用,斯洛伐克的厂家也来向他买。
金融危机下收购,这么好的机会不会再有了
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,富兴集团成功收购了全球第二大羊毛纱厂——英国的Lyes,并依托环青海湖的羊毛资源,将Lyes整体搬迁到了青海。到明年6月,改造投产后的地毯纱产量有望达2万吨,富兴亦将借此成为全球最大的羊毛地毯纱厂商。
时至今日,回忆起这起收购,汪玉林还是意犹未尽,“如果不是遇上金融危机,平常没有10个亿根本不可能买得下这么好的厂。这么好的机会,以后不会再有了。”
10个亿?我们吃惊地问。
“嗯,金融危机的时候,欧洲专业地毯纱厂一半都关门了。国外地毯是必需品,这个打击面非常广。结果我们通过拍卖,5000万元就拿下了,对方的设备、工艺、品牌都归我们了。然后我们把厂移到了青海。那里有很多的羊毛……”
而为富兴提供原材料的饮料瓶回收加工基地,则早在汪玉林的部署下遍布欧洲及国内主要城市。随着富兴集团在国内市场的逐渐发力,汪玉林有意继续建立回收渠道,免去原料供应的后顾之忧。
开专卖店,为客户提供